孩子成长要有罪恶感
罪恶感又称道德恐怖症,就是些坏的念头或者想法,或者已经做了坏事并看到了不好的结果,心中害怕受惩罚,因此在内心出现的一种负面的情绪感觉。比较典型的是,当人有坏想法就会脸红,或罪犯会因为自己所犯的罪而担惊受怕,晚上睡不着觉。
其实,罪恶感也是一种较强的自我约束。是人就都会有私心,也免不了有心理阴暗的一面,这就使我们有做坏事的可能。而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天天为了一己之利去干坏事,或者不择手段的伤害他人,其原因是我们会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约束,例如法律、道德、良知、宗教信仰的约束,以及罪恶感的约束。
按照某些宗教的说法,自然的罪恶感是不可侵犯别人,比如,不能对你自己或别人的身体施暴、不能对别人的心灵施暴。所以,是人,包括孩子,就必须有合理程度的罪恶感。这样才能真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也只有这样,孩子才有可能少犯故意错误,或学会用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。同时,孩子也是真正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。
当一个人缺乏罪恶感,他们会把自己的某些“伤害”别人的行为合理化和正当化,如此一来,他们不觉得是伤害到别人,或即使伤害了,他也认为没有一点儿责任。另外,还有一种表现是,有些人专门谴责别人,认为一切都是外界的错。这些人死活都不想是不是自己有问题,或有什么可以改进的。这些人,无法从经验中吸取教训,犯错误也是常态。
可是,话又说回来,适当的罪恶感是好事,可若没有信仰的人想有罪恶感,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。家长为了保障自己孩子的人格正常发展,是可以有所作为的。比如,一是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,真正让孩子能信任你,这也是双方能有良好沟通的基础;二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“罪恶”;三是父母自己要有适度的罪恶感,并把对待错误以及责任的态度,言传身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。
获得孩子的信任,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基础。大家别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而衡量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,孩子会不会把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告诉你,比如,假若你每天接孩子回家后,他们主动告诉你发生在幼儿园或学校的事情,那就恭喜你,你获得了孩子的信任。如果孩子什么话都不说,可别推脱孩子是不喜欢说话,此时家长一定有问题。
想让孩子有适当的罪恶感,首先就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罪恶。需要大家知道的是,这里的罪恶,并不一定是触犯了什么规条,而是受人性本身限制而做出一些不真实的事情。虽然这对许多成人而言,也是比较困难的,但若把这个大命题逐步落实到生活中的小问题上,还是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的。比如,让孩子不侮辱别人,就可要求其不能对人吐口水。
所以,当家长自己认识到自己犯错了,做了不真的事情,就感到羞耻,并且和孩子说自己的问题。这实际上是要给孩子一个环境,也就是认清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背景,并请求他人的谅解。一个人,如果承认了自己的不真,那么你迟早会回到真实当中去。而一个比较简单的评价标准,就是让自己处在真实、谦卑、平和从而也喜乐的心态。
因此,如果一个家庭能经常这样对待自己的错误和责任,那家长的心态一定是真实、平和的。所以,当有时候孩子犯了错,他也会很敏感,会意识到这是不符合“真”的要求。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心态平和,也会按照父母的做法去做的。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被培养出适当的罪恶感,当然大家也要知道,这些是很难给孩子说明白和说教出来的,只能靠家长的以身作则的示范。
从心理学上讲,罪恶感实际上是一种毒素,如果只吸收而不知道宣泄,则不良情绪就会在人体内积存。有罪恶感是好事,但懂得良性宣泄更重要。对此,还真佩服那个发明忏悔室的那个人!再加上无论什么原因都不会泄露忏悔者心声的约定,甚至是超越法律的约束。这使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愿意时,都能找到一个认真倾听自己的人,且这个人是非常值得信任的,也丝毫不怕有任何的泄露,哪怕是对自己做了很罪恶的事情进行忏悔。
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,发生一件杀人案件后,疑犯拒绝承认犯罪。此时,真正的罪犯去忏悔,而牧师处于承诺而不能揭发,于是只好找另外的牧师忏悔。其结果是,全城所有的牧师都知道疑犯不是真正的罪犯,但就是因为一种承诺,而无法告诉别人。虽然这样的事情,从法律角度不可取,但世人都能这样承诺,也是很美好的。
在父母都几乎没有一个100%被信任的人,进行心里话述说的情况下,我们的孩子岂不是比我们更可怜?一个没有真正信仰的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功利和市侩,这也是如今许多匪夷所思的侵犯事情会发生,例如,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就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的“生活”。但我也坚信,这些人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那才叫活见鬼了。
那如何让孩子的罪恶感能得到良性的宣泄?最好的办法,应该是父母去做忏悔室里面那个听忏悔的人,这就需要你得到孩子的100%信任!做的这点确实是很难的,所以,我井中月建议在家庭中,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做孩子的“个人角”,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,允许他们在里面躲避和发泄,而父母在孩子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就不要干预。